貓咪的學習及遊戲性攻擊行為


1)學習性攻擊行為

這是當報酬和攻擊行為進行連結以後所產生的咬傷或抓傷。

例如:某人不厭其煩地拉扯貓咪的尾巴,卻在貓咪使出貓拳後停止了這樣的行為。貓咪便會認為攻擊對方能夠去除讓自己感到不愉快的事物,因而強化了「只要不爽就攻擊」的行為模式,甚至造成貓咪日後隨意攻擊任何想要撫摸自己的手。

這種「為了逃避厭惡的事物而引發某個特定動作」的現象叫作「迴避制約」,經常能在動物們的身上看見。






預防措施

預防學習性攻擊行為最重要的一點便是避免使用人類的身體部位作為貓咪的玩具。

如果讓貓咪將咬傷或抓傷人類的手與「快樂」的情感做連結,就有可能會教育出一隻具有攻擊性的貓。

所以大家在陪貓咪玩耍時千萬要記得使用專用的玩具,不要使貓咪覺得手也是玩具的一種。



2)遊戲性攻擊行為

「遊戲性攻擊行為」通常出現在貓咪們的玩耍行為中。

貓的玩耍行為原本就可以分為與兄弟姊妹進行的「社會性玩耍」和自己單獨進行的「單獨玩耍」,前者會在幼貓出生後的第4到第7週看見,而後者則會出現在第8到第14週齡的時候。

其中尤其重要的是貓咪的社會性玩耍,因為貓咪會透過與兄弟間的玩耍學習到「如果被爪子外露的拳頭打到會非常地痛」、「用多少的力道會咬傷別人」等等。譬如,Guyot在1980年的調查中就觀察到比起常和兄弟姊妹玩耍的貓,社會性玩耍少的幼貓咬人的頻率較高,且咬合的力道也較為強烈。

由此可見,社會性玩耍可說是扮演了教導貓咪如何抑制攻擊行為的重要角色。




預防措施

飼主首先要做的就是讓貓咪在幼貓群中學習抑制自己的攻擊行為。

所謂抑制攻擊行為指的是貓咪在向對手施加攻擊時會有所自制,不至於讓對方承受足以致命的重傷這一點。

如果幼貓擁有其他兄弟姊妹,飼主無須多做什麼,貓咪自然而然就會透過遊戲學習如何收斂自己的攻擊行為。

沒有兄妹的話,母貓便會成為幼貓的遊戲玩伴,完成教育的工作。至於沒有兄妹也沒有母貓的情況,建議飼主可以和一些家中有養幼貓的飼主商量一下,讓愛貓多與其他年紀相近的貓咪相處, 進行遊戲。只是飼主有必要小心留意,防止愛貓因此得到寄生蟲或傳染病。

另一項非常重要的原則就是不要用手和幼貓玩耍 。

因為一旦飼主讓貓咪認為「人類的手=玩具」,那麼長大後的貓就很有可能會對人類的手展開攻擊。所以飼主在與貓咪玩耍時,切記不可將人類的身體部位或日常用品當成玩具使用。


此外,遊戲量不足的貓咪也會為了發洩體內所累積的壓力而對人類的腳等部位展開攻擊。

由於貓是完全的肉食主義者,無論空腹與否都習慣對獵物進行狩獵,因此飼主應該儘量和貓咪玩耍,藉此來消磨掉貓咪的狩獵本能,避免愛貓因運動量不足而產生壓力。

您可能也喜歡這些文章

常見的狗狗飼養迷思大解惑

.pet234. 2016-03-15

有哪些也許沒有注意到的飼養方式,可能會對狗狗的健康造成嚴重的影響呢?

狗狗我愛你活動

寵物二三事於2018年5月20日,在桃園市陽明公園活動中心,舉辦第一次寵物課程。

本次活動的目的針對飼主的教育,這次課程以認識柴犬、寵物行為最為課程主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