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預防貓咪的攻擊行為?



1)社會化不足的攻擊行為

意指因貓咪在社會化期間對環境的認知不足而產生的攻擊行為。

社會化期間是決定幼貓性格的限定期間,通常發生在貓咪出生後的第2到第7週。

如果貓咪在這個時期所接觸的人類或外部刺激過少,長大以後就會因此變得極度怕生內向。最糟的是一旦飼主錯過這個社會化時期,也許再也沒有任何補救的可能性。


預防措施

首先要做的就是讓幼貓在社會化期間熟悉各式各樣的外界刺激。

雖然影響貓咪性格的因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還是這種與外界接觸的社會經驗。

如果飼主錯過了社會化期間的學習階段,可以考慮使用「系統減敏法」和「反制約作用」的手法,重新讓貓咪慢慢習慣周遭的環境。所謂系統減敏法指的是讓貓咪分階段去熟悉自己所不擅長應對的刺激,而反制約作用則是設法把貓咪厭惡的刺激轉換為喜歡的事物。

例如:若家中愛貓對人類的手感到恐懼,飼主便可以利用剛剛提到的兩種方式進行訓練,至於具體的實施步驟就如下列所示。不過飼主切記在訓練時不可過於急躁,應該將訓練過程分為數週甚至是數個月來進行。


如何克服愛貓的恐懼症:

系統減敏法

先從陰影處露出一根手指讓貓咪看到→當貓咪習慣以後增加為兩根手指→增加至三根→⋯⋯ →在貓咪的眼前露出整個手掌


反制約作用

用手把好吃的零食往貓咪的附近投擲→投擲點逐漸靠近自己→讓貓咪直接從自己的手上接過零食


2)撫摸性攻擊行為

「撫摸性攻擊行為」意指貓咪雖然前一刻還心情很好的接受飼主的撫摸,下一刻卻突然翻臉攻擊飼主的行為。

目前還無法得知貓咪為何會出現這樣的行為,有可能是貓咪對飼主的撫摸方式感到不滿、要求飼主繼續撫摸、睡蒙了、要求飼主停止手上的動作、或是被衣服和毛摩擦以後產生的靜電嚇到等等。


預防措施

預防撫摸性攻擊行為最重要的一點便是學會觀察貓咪的表情。

貓咪發呆或失神的時候耳朵會往前靠,眼睛則會呈現半開狀態。

但只要覺得不爽或不舒服,耳朵就會往旁邊伸直,瞳孔擴大,表現出一幅「惡魔般的臉孔(devil face)」。

一旦愛貓出現這個表情,建議飼主馬上離開貓咪的身邊。貓的集中力最多只有約20分鐘左右,只要時間一到,建議飼主馬上停止與貓咪間的身體接觸。





3)疾病性攻擊行為

「疾病性攻擊行為」是一種因疾病而引起的攻擊。

通常會影響貓咪攻擊行為的疾病包括甲狀腺機能低下症、腦瘤、視覺或聽覺障礙等等。由於患有視覺或聽覺問題的貓無法輕易辨識周遭環境的狀況,因此非常容易受到驚嚇。


預防措施

飼主應該從平日就多檢查愛貓的身體狀況,以便儘早發現任何患病的跡象。

您可能也喜歡這些文章

新手養鳥基本配備

Dennis 2017-07-07

當新手飼主準備帶一隻寵物鳥兒回家的時候,準備必要的設備讓鳥兒健康、快樂以及幸福至關重要。

8個小竅門 讓你每天遛狗都好安全!

Lavia Hung 2016-03-20

狗兒們需要不少的運動量-某些品種的狗更是如此。每天固定遛狗這件事對主人本身跟狗兒來說,都是很棒的運動。這件事聽起來簡單,但還是有許多預防措施需要注意,才能讓你和毛小孩都安全無虞。

無論遛狗的步調是快或慢,正確的服裝跟一些小技巧能讓散步更安全,讓每次遛狗都是訓練服從的微旅行;只要一點小技巧就能讓散步更有趣,更安全。

日藏危機 常見的中毒問題 鳥類篇

.pet234. 2016-03-02

跟小朋友一樣,鳥兒也有著非常強烈的好奇心,喜歡四處探寫,更喜歡東咬咬西啃啃,正因為這樣的關係,中毒意外也算是在鳥類的飼養問題中,占著相當大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