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毛孩會用Line-半糖(分離焦慮篇)
寵物二三事-大編
2018-03-07
飼養毛孩會有大大小小的困擾...搗蛋、亂尿尿、咬家具、咬衛生紙、護食等
但有一種困擾,不單單只是飼主的煩惱,還會導致與鄰居間的和睦問題-分離焦慮症
『半糖』是患有嚴重焦慮症的孩子,早期因為大編不當的反覆送養,導致他對陌生環境的變化感到害怕,因此只要看到大編離開,就會陷入焦慮跟恐慌。
半糖分離焦慮症最嚴重的時期,是與大編身處在同一個活動空間,但他無法靠近大編時,就會開始因為焦慮瘋狂的亂叫,當時也因為這個行為,所以大編被同一樓層的住戶投訴不下數百次。
最後經由醫生告知,才知道他這樣的行為已經是重度的分離焦慮。
患有分離焦慮症的毛孩,會有以下幾種狀況:
.亂大小便
.吠叫
.憂鬱
.絕食
.自殘
隨著毛孩的情況,焦慮的病情也會隨之增加
飼主一出門毛孩就在家裡搗蛋、翻垃圾桶、隨地大小便,每天下班回到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開始打掃、清潔。
工作一整天,回到家還是無法放鬆,拿著掃把、拖把埋頭苦擦,毛孩一臉天真的在身旁打轉、歡迎,就算心裡很生氣也只能默默吞忍。
在飼主出門時,趴在大門口瘋狂的吠叫,尖銳的吠叫聲傳片整個大樓,警衛、管理員攔下自己,告知被鄰居投訴,電梯大樓內開始貼上『請不要放任自家寵物吠叫,打擾鄰居』,最後出門、回家變成了一種煎熬,出門時要忍受那喊也喊不聽的毛孩叫聲,回家時是要忍受管理員、鄰居異樣的眼光。
跟著家人、朋友出外旅遊三天兩夜,把毛孩送去寵物住宿,收到的消息是毛孩三天不吃不喝、毫無活力,就算外出也提心吊膽無法放鬆心情跟家人一起歡笑,以至於無法出行較久的行程。
最後則是最嚴重的自殘,毛孩因為焦慮開始抓門,抓到指甲斷裂流血也不停止、開始舔腳,舔到腳掌出現指間炎、吠叫的問題已經叫到喉嚨沙啞也不停歇,對毛孩的身體造成大大的傷害也卻無法阻止。
毛孩到底怎樣會發生分離焦慮呢?
原因非常的多,簡單提出幾項可能性:
.年幼時期缺少與飼主的互動、缺少專注陪伴等之類因素
.生活方式、環境突然改變
.頻繁送養、退養,導致心理負擔過大的毛孩
.長期被飼主攜帶在身邊
總結以上幾點,可以發現大多的問題都發生在『生活出現反差感、不規律的情況』
改善分離焦慮症,其實如同一般疾病治療一樣,沒有一夕之間改變的情況發生,只有循序漸進地一步步做行為上的糾正、態度上的改變。
若是已經有出現分離焦慮症情況的飼主,會建議以下幾點:
.出門前先帶毛孩到戶外散步,消耗體力
.出門前拿出零食、抗憂鬱玩具,轉移毛孩的注意力
.準備出門時,不要與毛孩互動,如果可以連出門前的背影都不要讓毛孩看到
.平時在家,隨時隨地拿著出門時慣用的用品,例如:包包、鑰匙、外套,讓毛孩習慣你這樣的動作,不會每一次出門前,毛孩一看到關鍵用品,就能猜測你要出門,並且開始興奮的跳耀
.回家時不要回應毛孩的歡迎,冷漠回應,等到毛孩情緒恢復後,再與毛孩互動
當然最重要的是需要幫毛孩做『籠內訓練』,讓他習慣有自己的環境、自己的空間,不要讓他有飼主離開就等於天地毀滅的錯覺。
但必須提醒,如果毛孩已經有出現自殘的行為,記得要先帶到動物醫院詢問獸醫師,是否有需要使用藥物控制孩子的情緒,以免訓練不成,反造成毛孩身體上的傷害。
分離焦慮症並非一朝一夕可以改變,請找到孩子的問題點,並且慢慢改善,打他、怒吼他,並不會讓情況更好,飼主過於激動的情緒,反而會讓毛孩的病情更加惡化。
您可能也喜歡這些文章
如何培養一隻親人的貓
Lavia Hung
2017-03-22
社會化期間人類的影響在塑造貓咪的親人個性方面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1984年,Karsh分別對不同週齡的幼貓進行用手碰觸貓咪身體的「手部連結」訓練,並對其結果進行比對。具體的實驗對象包括出生1週齡、3週齡、及7週齡的幼貓,研究人員另外還準備了完全沒有接受過手部連結訓練的幼貓作為比對的對象。最後發現,1週齡和3週齡的幼貓在長大後都非常地親人,相較之下7週齡和沒有接受過訓練的幼貓在對待人類的態度方面則表現得異常冷淡。基於Karsh的研究結果我們可以得出,出生後的2到7週齡是決定貓咪性格的社會化黃金期,而在
狗狗的牙齒保健
Lavia Hung
2017-02-07
美國動物醫院協會(AAHA)指出,在家進行的牙齒保健(包含每天幫寵物刷牙),就如同每年一次的牙齒檢查一樣重要,當然,讓狗狗從小就養成習慣更好。
貓咪間的相處情況
Lavia Hung
2017-03-27
關係最差!
由於公貓與公貓之間會本能地為了與母貓交配的優先順序而互相鬥爭,因此將兩隻還未結紮的公貓飼養在同一個空間的話,到了繁殖期間很可能會造成公貓爭奪母貓的流血事件發生。而且雙方也可能會因為過於強烈的領地意識不斷搶奪地盤,最終導致其中一方離家出走的事件。綜合上述所說,若是飼主逼於無奈不得不將兩隻公貓養在一起,建議大家事先替貓咪進行結紮,降低愛貓的攻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