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咪的平衡感
Lavia Hung
2016-08-19
1)平衡感的來源
貓和我們人類一樣,耳中可分為掌管聽覺的聽神經和控制平衡的前庭神經。前庭神經連接著一個稱為三半規管的器官,負責自動計算在重力之下頭部和臉部的方向,調整身體的平衡避免跌倒。貓咪的這個三半規管尤其敏感且具有高性能,即使從非常高的地方落下也能輕而易舉的重整身體姿勢,安全著地。
至於耳朵有聽覺障礙的貓也一樣,在平衡感上與一般的貓沒有絲毫的不同。這是因為內耳神經所包含的聽神經及前庭神經是分開個別運作的,互不影響對方。
貓和我們人類一樣,耳中可分為掌管聽覺的聽神經和控制平衡的前庭神經。前庭神經連接著一個稱為三半規管的器官,負責自動計算在重力之下頭部和臉部的方向,調整身體的平衡避免跌倒。貓咪的這個三半規管尤其敏感且具有高性能,即使從非常高的地方落下也能輕而易舉的重整身體姿勢,安全著地。
至於耳朵有聽覺障礙的貓也一樣,在平衡感上與一般的貓沒有絲毫的不同。這是因為內耳神經所包含的聽神經及前庭神經是分開個別運作的,互不影響對方。

儘管從高處落下,貓咪還是能靠著瞬間的正位反射毫髮無傷的著地。這個反射是所有貓咪與生俱來的能力,會在出生後的第21~30日齡出現,到了第33~48日齡便會發育完全。
要完成反射的必要距離為60公分,所需時間只要短短的0.125~0.5秒左右。不過貓咪在落下的時候四肢一定要呈現水平狀態才有可能發動正位反射,如果是頭或尾部先著地的話,就算是貓咪也沒辦法平衡自己。
正位反射的先後順序
.頭部朝向旁邊,伸展身體
.扭轉身體,四肢向下準備著陸
.先從腳部著地,再用腹部取得平衡
3)平衡反射
貓咪擁有在一瞬間把握自己的身體姿勢並將其還原到原本位置的能力。以下便為大家解說以三半規管為首,掌握貓咪獨一無二平衡感的各種反射機制。然而,若發現貓咪在走路的時候頭部傾斜、身體搖搖晃晃,便有很大的可能性是中耳炎、內耳炎、甚至是前庭神經炎等病症造成平衡感失調,建議飼主將貓咪送到醫院看診。
三半規管反射
三半規管指的是位於耳朵深處中的平衡感知器。當身體或頭部傾斜,三半規管內部的淋巴液便會產生環流,自動感知貓咪的腦袋目前所朝的方向。之後將這個身體姿勢改變的有關資訊經由「腦內的前庭神經 前庭神經核 小腦 脊髓」的路徑進行傳導,瞬間計算在重力底下最安定的身體姿勢,重整體勢。
視覺的翻正反射
一旦摔倒或從高處掉落身體的位置變得不穩定,眼前所見的視野理所當然地也會變得晃動不安。然而視野失衡的時候,讓眼球回到正常位置的條件反射機能便會隨之啟動,同時將頭部調整回與重力形成水平狀態的位置。這種透過視覺錯開的契機重新調整身體姿勢的機能便稱為視覺翻正反射。
頸部肌肉的反射
只要貓的頸項呈現不自然的扭曲,一個稱為肌梭,存在於貓咪脖子裡的牽張感應器便會有所感應。也就是說,這個感應器能夠馬上感知到目前是哪個部位的肌肉正在被拉扯。捕捉到肌肉的伸張以後,就會透過一種稱為牽張反射的反射機制收縮肌肉,將不自然扭曲的頸部肌肉恢復到原本的位置。
您可能也喜歡這些文章
如何培養一隻親人的貓
Lavia Hung
2017-03-22
社會化期間人類的影響在塑造貓咪的親人個性方面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1984年,Karsh分別對不同週齡的幼貓進行用手碰觸貓咪身體的「手部連結」訓練,並對其結果進行比對。具體的實驗對象包括出生1週齡、3週齡、及7週齡的幼貓,研究人員另外還準備了完全沒有接受過手部連結訓練的幼貓作為比對的對象。最後發現,1週齡和3週齡的幼貓在長大後都非常地親人,相較之下7週齡和沒有接受過訓練的幼貓在對待人類的態度方面則表現得異常冷淡。基於Karsh的研究結果我們可以得出,出生後的2到7週齡是決定貓咪性格的社會化黃金期,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