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狗狗更健康的10個祕訣



1.結紮
結紮可以讓母犬免於發情的困擾,也可以避免狗狗得到乳癌、子宮蓄膿或子宮感染。

讓公犬結紮則可以減少攻擊行為,而且有助於預防睾丸癌和前列腺疾病。





2.預防接種
約三個月大左右時,幼犬體內來自母乳的天然保護就失效了,這時候就需要透過疫苗讓幼犬有能力抵抗常見的疾病感染。

包含鉤端螺旋體感染、犬瘟熱、犬细小病毒,以及接受狂犬病疫苗的接種,另外,獸醫也可能會建議施打犬舍咳和莱姆病的疫苗。





3.定期拜訪獸醫
和人類一樣,狗狗也需要定時健康檢查,獸醫會一邊做檢查,同時詢問飼主關於寵物的行為、飲食和運動習慣,定期的健檢可以避免疾病或健康問題演變成大麻煩。





4.向跳蚤和壁蝨宣戰
跳蚤會導致皮膚搔癢等健康問題,是造成過敏、貧血和絛蟲的來源,很幸運的,有可用於控制跳蚤的產品,例如兩個最熱銷的產品,蚤安(Advantage)和蚤不到(Frontline)。

用量根據寵物的重量有所不同,記得要讓所有的寵物都使用抗跳蚤的產品,而不是只用於有跳蚤的那隻狗狗。





5.心絲蟲的預防
心絲蟲很難治療,而且會帶來致命的危險,因此,心絲蟲的預防很重要。




6.天天運動
別只是帶著寵物在附近的街區短暫逗留,和狗狗玩耍或帶牠散步可以讓毛小孩身體健康,同時也可以減少攻擊和破壞行為。

規律的運動可以幫助狗狗保持健康的體重和心臟,同時增加肌肉量。而運動的需求量依品種、性別、年齡和健康差異有所不同。





7.注意狗狗的體重
和人類一樣,缺乏運動和過度攝食會造成健康問題,狗狗不能自己決定運動量和攝取的食物,因此必須透過飼主的幫忙。

超重的寵物常常會有關節炎、肝病和冠狀動脈疾病等毛病,為了幫助寵物減重,獸醫會建議運動配合低卡飲食,或是逐步減少食物量。





8.每週健康檢查
預防疾病的好方法之一就是每週進行簡單的健康檢查。

首先檢查狗狗的皮膚是否有腫脹、傷疤或產生鱗屑問題,接著檢查狗狗的耳朵和眼睛是否有發紅的跡象或任何異常,最後,留意寵物的飲食習慣是否有改變,如果有任何疑問,應向獸醫諮詢。





9.遠離危險的食物
酒精性飲料、巧克力、酪梨、咖啡、高脂肪食物、堅果、變質或發霉的食物、洋蔥、洋蔥粉、葡萄和葡萄乾、鹽、蒜、酵母麵團以及含有木糖醇的產品對狗狗而言都有毒,確保家人和照顧者都知道以上清單,避免狗狗吃到這些食物。





10.刷牙
口臭是牙齒或牙齦疾病的徵兆,食物的殘渣、唾液和牙菌斑會累積在牙齒上並造成感染,如果沒有注意,會導致蛀牙,細菌甚至可能會進入血液中,影響寵物的心臟、肺、肝、腎、骨骼和關節。每周幫寵物檢查牙齒和牙齦,向獸醫詢問正確的寵物口腔清潔方式。

您可能也喜歡這些文章

毛寶貝CPR影片

Dennis 2017-09-11

簡單學會毛孩CPR

貓咪因害怕和疼痛所引起的攻擊行為

Lavia Hung 2017-03-17

疼痛性攻擊行為
指的是貓咪因身體上的疼痛而做出抓傷或咬傷別人的攻擊行為。貓咪的話,很可能會因為尾巴被門縫夾到或被打到等一次性的意外,造成關節炎、腸胃方面的問題等持續性的病症。

預防措施
要預防貓咪的疼痛性攻擊行為首先要做的就是製造一個不會讓貓咪受傷的環境。例如:在門縫放置門擋或在門的上方夾住毛巾,使門口不會完全關閉。為了防止貓咪撞到頭部,飼主也可以考慮在傢俱的尖端部分安置防撞安全條。
如果慢性疾病是貓咪攻擊行為的主因,就只能依賴飼主平日多觀察愛貓,儘早發現任何異常的症狀。具體來說,飼主應該在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