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的耳殼
Lavia Hung
2016-08-18
耳殼指的是貓咪耳朵最外圍的柔軟部分。在耳殼中佈滿了非常多的細微肌肉,使貓咪能夠透過自我意志自由地移動耳朵,就好像碟型天線一樣。
1)耳殼的肌肉
以下是貓咪移動耳朵時所使用的肌肉以及移動方向的示意圖。其實人類的耳朵也附著者「耳前肌」、「耳上肌」、「耳後肌」等肌肉,只是現在這些肌肉幾乎沒有任何實際的功用。
貓的耳肌和耳朵移動的方向:
耳朵往前傾
耳朵朝向前方時所動員的肌肉主要為「前額肌」和「頰骨耳殼肌」。在貓咪受到驚嚇或對某件事物感到好奇時可以看出。
1)耳殼的肌肉
以下是貓咪移動耳朵時所使用的肌肉以及移動方向的示意圖。其實人類的耳朵也附著者「耳前肌」、「耳上肌」、「耳後肌」等肌肉,只是現在這些肌肉幾乎沒有任何實際的功用。
貓的耳肌和耳朵移動的方向:
耳朵往前傾
耳朵朝向前方時所動員的肌肉主要為「前額肌」和「頰骨耳殼肌」。在貓咪受到驚嚇或對某件事物感到好奇時可以看出。

將耳朵往後傾時會使用到的肌肉主要是「頸部耳殼肌」及「側頭肌」。這個舉動一般出現在貓咪覺得不愉快或生氣的時候。

耳朵朝下所牽扯到的肌肉主要有「耳下腺耳殼肌」,會在貓咪感到恐懼或表示服從時看見。

另外,在2013年所進行的一項實驗,明確證實了貓咪擁有從眾多聲音中分辨出飼主聲音的能力。
實驗以20隻貓為對象,在貓咪分別聽取三個人的不同聲音之後,再讓貓咪聽見飼主的聲音。
結果觀察到其中有15隻貓對飼主的聲音都表現出了明顯的反應。
雖然這個反應並不像狗狗那般激動的吠叫,而是傾向於較為收斂的舉動,例如:移動耳朵、將臉朝向飼主的方向等等。
不過,從這樣的結論中我們也確定了貓咪確實能夠辨識出第三者與飼主的聲音這一點。
所以在呼喚貓咪的名字時,飼主有可能會發現愛貓像是覺得不耐煩似的搖晃尾巴或抖動耳朵,這應該就是愛貓的貓式回應,表示「是的是的,我聽見你的聲音了。」
2)耳殼的種類
貓咪耳殼的位置:

普通
普通(normal)指的是在貓咪身上最常見的耳朵位置。
火焰耳(Flare Base)
當貓咪耳根的部位處於較為擴闊的狀態時,就被稱為火焰耳。會有這樣的稱呼是因為耳朵整體的形狀就類似於蠟燭火焰的形狀一般。
寬耳(wide-set)
兩隻耳朵的前端極度向外,雙耳間的距離大,中間的間距看起來非常地寬,因此被稱為寬耳。
窄耳(close-set)
窄耳意指耳朵前端處於極度內側的位置。與寬耳相反,由於兩耳看起來非常接近,才得到窄耳的稱呼。
貓咪耳殼的形狀:

尖突型(Prick)
尖突型指的是直立著的耳朵,一般最常見的類型,也稱為「立耳」。
鬆垮型(Loosely Folded)
屬於耳朵較為往前傾的折耳貓,通常被稱為「半折耳」。
折疊型(Folded)
耳朵完全向著前方折疊,一般稱為「折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蘇格蘭折耳貓。
卷曲型(Curled)
耳朵朝著後方往上卷的類型,也叫做「卷耳」,以美國反耳貓最有名。
垂耳型(Floppy)
軟骨異常柔軟,耳朵沒有固定形狀的類型。
無關於耳殼的位置與形狀,所有貓咪的耳朵旁邊都會附著著像是一個小袋口似的部分,該構造被稱為「皮膚邊緣袋」,只要在擁有大耳朵的動物身上都能看得見這個小袋子。不過有關邊緣袋的真正用途至今依然不明,推測這恐怕是為了讓耳朵方便折疊而形成的構造。

資料來源:
http://www.konekono-heya.com/karada/ear.html
您可能也喜歡這些文章
幼柴的教養!!
蘇暉晶 - 禾風犬舍
2017-02-20
習慣要從小養成,教育要趁早開始!!這是這幾年來訓練柴犬的心得。
有許多飼主看到家中的柴犬牽出來後無論站姿或是走路步伐都稱讚不已,我總是告訴他們,其實大家都做得到,訓練也不難,只是在於飼主肯不肯花些時間訓練狗狗罷了!!
而狗狗訓練的時間點,個人認為"愈早愈好",家中的狗狗一個半月大時便開始訓練,或許有人認為此時會不會太小,而我認為其實在這階段訓練,其實狗狗都能學習且記得。
而訓練個人認為那是反覆的作一些動作及口令教導,讓狗狗熟記並知道什麼口令做什麼動作?日覆一日所養成的習慣,一旦習慣養成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