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解狗狗的行為與教育
Lavia Hung
2016-05-18

大多數飼主會認為家中毛小孩對自己撒嬌、喜歡貼在自己身上的行為是把自己當成主人的表示,那怎麼還會被咬呢? 這其實是來自於主人對狗狗行為的錯誤解讀。

-抱抱
當狗狗靠近,後腳站立並且用前腳不停地抓主人的褲腳時⋯⋯
飼主的解讀 :「麻麻,抱抱我嘛,拜託拜託。」
狗狗的真實想法:「嘿,你這個奴才,我命令你趕快來抱我!」

飼主的解讀 :「耶,麻麻抱抱我了。好高興喔,汪!」
狗狗的真實想法:「真乖,本大爺叫你抱你就抱。果然我才是老大,太棒了。

-吃飯
餵食的時候,狗狗一直不停地叫⋯⋯
飼主的解讀 :「快點把飯給我嘛,拜託拜託。」
狗狗的真實想法:「在磨蹭什麼,竟然讓老大我餓肚子?還不趕快把飯交出來!」

此外,也經常發生飼主不忍心趕走睡在沙發上的毛小孩,反倒是自己往其他地方移動、讓位給狗。隨意佔據自己中意的地方是上位者的表現,這時飼主應該命令狗狗讓出位子,自己坐下才是正確的做法。
不這麼做的話,狗狗會覺得「喜歡的地方被佔據了也不吭一聲,果然人類的地位比我低」,誤以為自己才是家中的老大。
若在狗狗產生這種想法後,突然要狗狗讓出位子就很有可能發生飼主被咬的事故。因為在狗的觀念裡,下位者不該挑戰上位者,飼主的地位既然比較低就沒有資格命令狗狗。

首要事情就是教會狗狗「握手或「趴下等指令」。
很多飼主或許會以比較溫和的方式進行訓練,但就狗的習性來說,這樣的手法只會養成狗狗認為自己是上位者的想法。尤其是室內飼養、和蝴蝶或花草等低等生物一起長大的小型犬更會產生這樣的錯覺。
會說「握手也是一件重要教育事項的原因在於,若發生上述所提(誤解1)狗狗希望飼主抱的時候,應該先讓狗狗服從「握手」、「趴下」、「坐下」等命令後再滿足其要求。
餵食的時候也一樣,不管做什麼事都該在「握手
或「坐下之後。塑造一個先服從後享樂的模式,讓狗狗瞭解要滿足
需求就必須先服從命令才行。
雖然很多人會覺得「握手」並不具有任何實質意義,但其實這在教育狗狗的過程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在重新瞭解狗狗的想法後,大家是否會改變
愛犬的相處模式呢?
最後⋯⋯
雖說這是狗狗行為學,但不同的家庭也會養育出不同個性的狗狗,這並不能簡單地一概而論。而隨著飼主對狗狗的瞭解加深,有助於建立人狗之間的良好關係。為此,飼主可能需要多加學習,盡可能瞭解狗狗的想法與習性才行。
您可能也喜歡這些文章
貓咪的學習及遊戲性攻擊行為
Lavia Hung
2017-03-17
這是當報酬和攻擊行為進行連結以後所產生的咬傷或抓傷。
例如:某人不厭其煩地拉扯貓咪的尾巴,卻在貓咪使出貓拳後停止了這樣的行為。貓咪便會認為攻擊對方能夠去除讓自己感到不愉快的事物,因而強化了「只要不爽就攻擊」的行為模式,甚至造成貓咪日後隨意攻擊任何想要撫摸自己的手。
這種「為了逃避厭惡的事物而引發某個特定動作」的現象叫作「迴避制約」,經常能在動物們的身上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