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貓咪時的注意事項



以下是選擇貓咪時飼主所需要考慮的各種事項。

希望飼主能夠依據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性格來選擇最合適自己的貓咪。


1)公貓vs母貓


公貓的領地意識較強,會攻擊侵入自己地盤的對象 。一般來說,公貓比母貓的體型大,性格比較頑皮,不過隨著結紮之後公貓這方面的個性應該也會有所改變。

母貓的領地意識比公貓弱,雖然不喜歡外來者的入侵,但至少不會對入侵者施予過度極端的攻擊。

到了繁殖期的時候會發出類似嬰兒般的哭泣聲。體型比公貓小,絕大多數的母貓性格都較為溫和。

至於母貓在繁殖期期間所出現的各種問題行為大部分都會在結紮以後隨之降低,飼主無需過於擔憂。


2)長毛vs短毛


雖然貓咪基本上都有自我理毛的習慣,但長毛貓的廢毛較多,為了避免貓咪在理毛的時候吞入過多的毛髮引起毛球症,飼主還是有必要經常替貓咪梳毛。

長毛貓只要一到換毛期就會不斷掉毛,讓整個家都充斥著從身上脫落的廢毛,再加上貓咪具有吞食自己毛髮的習慣,因此飼主需要小心留意。另外,長毛貓的被毛比較容易骯髒,幾乎每個月都要洗一次澡。

短毛貓的話由於廢毛較少,只要依賴貓咪自我理毛的習性和飼主簡單的梳理就好。和長毛貓比起來短毛貓比較怕冷,所以冬天的時候需要注意周遭環境的溫度調節。



3)室外飼養vs室內飼養


選擇室外飼養的理由形形色色,但大家要知道的是任由貓咪自由外出就如同於讓貓咪暴露在疾病、意外、和其他貓打架、被人類虐待或誘拐等各種危險當中。

室內飼養的飼主經常會碰到的問題包括違反租屋契約、貓咪所帶來的噪音和惡臭影響到附近的鄰居等等,建議大家在養貓以前做好功課,對貓咪的生活習性有了充分的瞭解以後再決定是否養貓。



4)單隻飼養vs多隻飼養


單獨飼養的貓咪很可能會因為沒有一起玩耍的同伴而感到寂寞。

雖然只有少數貓咪才會像狗一樣發出吵鬧的哭聲,可是不排除缺乏同伴的貓咪很可能會因此和飼主形成如膠似漆的關係,進而引起分離焦慮(只要飼主離開就會陷入焦躁不安的狀態)的症狀。

另一方面,一定也有不少人會直接購買兩隻貓以免貓咪覺得孤單寂寞。

不過考慮到貓咪較為神經質的個性,若是讓兩隻性格不合的貓處在同一個空間反而會為牠們雙方帶來巨大的壓力。

因此想要多隻飼養的家庭在選擇貓咪方面務必要比選擇狗狗還要更加慎重才行。




5)純種vs米克斯


相較起米克斯貓,飼主比較能夠預測純種貓成長時的體型大小、潛在的遺傳疾病,甚至是性格特質。

讓人感到遺憾的是過度注重貓咪外型及血統的繁殖過程也間接導致了一些特定品種的貓天生就帶有遺傳性的疾病。

至於米克斯貓的話,由於無法得知貓咪的雙親,所以很難預測貓咪的性格和長大後的體型。

但優點就在於米克斯貓罹患遺傳性疾病的機率比純種貓低。

您可能也喜歡這些文章

我不凶,只是不信任你 (上)

不知多久前,看過愛媽分享的一個故事

某天她在山上餵食流浪狗的時候,突然看到附近住家有兩位無良飼主,大白天就喝得醉醺醺的,手上拿著鐵條在毆打一隻黑狗

可憐的黑狗被鐵鍊綁在柱子上無力掙脫,只能任由兩位飼主毆打

愛媽趕緊錄影、報警,趕在黑狗被活活打死前搶救下來,黑狗幸運的存活

也離開那無良的飼主,但 從此以後,這隻黑狗就不再信任人類

不信任人類的動物,會變得非常有攻擊性,無論是餵食、散步、觸碰,更或者只是一個不經意的抬手、跺腳,都可能會讓他因為害怕,進而攻擊他人

值得慶幸是,

犬隻牙齦腫痛

Lavia Hung 2017-03-20

牙齦炎是牙齦的可逆發炎反應,被認為是牙周病的前兆。早期階段會出現一些牙菌斑以及輕微發紅的現象,但牙齦的表面還是平滑的。牙齦溝或牙周囊袋是牙齒和牙齦內壁之間的狹窄空間,囊袋間的細菌累積會釋放毒素破壞牙齦,導致狀況惡化。牙齦炎後期會有牙菌斑、牙結石和中度至重度的牙齦紅腫現象,以及牙齦表面會呈現不規則狀,牙結石是磷酸鈣和碳酸鹽與有機物的混合物;而牙菌斑是24小時內在乾淨牙齒表面由食物殘渣、細菌、死皮細胞加上黏膜所形成的集合物,會造成牙齦血管發炎、腫脹和膠原蛋白的流失。

最重要的訓練基礎科目 腳側隨行

怎樣的方式才可以讓狗狗乖乖的隨行在主人身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