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分離焦慮症
Lavia Hung
2017-02-16

分離焦慮症就是:飼主不在身邊的時候,毛小孩出現破壞性或其他不適當的行為,這些行為包括吠叫、破壞物品、挖扒或是心情憂鬱,但這些行為也可能是因為其他條件或環境造成的,因此獸醫師或行為治療師必須根據以往的病史或經驗判斷寵物是否有分離焦慮症。
分離焦慮的類型和症狀
分離焦慮會導致一些寵物在飼主離開身邊的時候具有極大的破壞能力,通常分離焦慮症發生在飼主離開的第一個小時內,毛小孩可能會哀號且試圖跟著飼主,或是會在屋內亂大小便,有些寵物甚至會不吃東西、表現出憂鬱的感覺、躲起來、哀鳴或是喘氣,而當飼主回家的時候,寵物會呈現過度興奮的狀態。
診斷
有些其他原因也會造成和分離焦慮類似的症狀,所以解析毛小孩的病史很重要,改善的第一步就是帶寵物去看獸醫。
幼犬或幼貓可能會出現類似的症狀,但那是因為牠們需要適時適當的咬東西磨牙,並不是真的有分離焦慮症。
治療
分離焦慮症源自於恐懼,所以必須要讓寵物知道當飼主不在的時候也是很安全的,而且飼主會再回來,因此修改行為和環境非常重要,慢慢的消除寵物的恐懼和培養牠的安全意識。
第一步是評估當前的環境和行為:
當飼主準備離開的時候,寵物會做什麼?
當準備離開的時候,飼主自己會出現什麼舉動?
寵物會破壞什麼?
寵物會躲去哪裡?有其他的動物嗎?
什麼玩具是寵物可以玩的?
改變環境的意思是例如:
更換不同的玩具、增加更多能夠互動的玩具等等,讓寵物漸漸的習慣不同類型的環境會有幫助。行為的改變要從飼主開始做起,試圖讓寵物在飼主離開到回家的期間保持冷靜。
行為的改變需要持續一段時間,可以向有經驗的訓練師或行為治療師諮詢意見,能增加成功的機率。有分離焦慮症的寵物也可以使用抗憂鬱或抗焦慮的藥物,但不要只以藥物做為唯一的治療方式。
生活與管理
總而言之,要幫助寵物的分離焦慮症,關鍵在於持續,如果行為症狀有改善,飼主可以在詢問獸醫後試著將藥物減量或停藥一段時間看看。如果行為和環境的改變沒有幫助,可以試著找寵物日間照護或寵物保母幫忙看顧。
您可能也喜歡這些文章
犬種個性解析:後天環境 決定狗狗乖不乖
蘇暉晶 - 禾風犬舍
2017-02-19
哪種狗最兇?網路上流傳著「世界十大惡犬排行榜」,西藏獒犬位居榜首。但動物行為治療師戴更基表示,狗產生攻擊性,不只受品種影響,還受到出生後所經歷的社群經驗、社會化的方式,以及如何被飼養者、訓練者對待所致。舉例來說,黃金獵犬、拉不拉多犬等犬種常被訓練成導盲犬、工作犬,似乎被貼上「溫馴狗」的標籤,認為牠們不會攻擊人類。但不少獸醫師透露,其實在臨床案例,常有拉不拉多犬咬主人、咬醫生,以及黃金獵犬攻擊小孩的事件,只是媒體沒有報導而已。
愛犬以放養式方法飼養的缺點
許博松愛犬行為家教班
2016-03-19
常常聽到飼主對狗狗在家的行為抱怨與飼養上的困擾;「為甚麼我的狗會隨地亂大小便、胡亂吠叫、搞破壞,教都教不會,甚至已經讓頭痛到無法飼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