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談談擬人化與壓力的行為註解

人類是有思想的動物,喜愛追求慾望,對於居住,喜歡大房子的空間。當然對自己的寵物也會如此認為牠們應該跟人一樣,這便是擬人化。

但是這種擬人化的「結果」恐怕不會是我們所想要的。

因為跨物種與天性的不同,造成牠心性不安、焦慮,所以會有常態的啃咬、破壞與吠叫來宣洩壓力。

狗狗是穴居的動物,有其領域性,因此具有防禦心,會防禦外來者接近。原始的狗在本能上會挖洞築窩,這個窩只容的下自己而已,如果空間再大,就有可能被侵略。反而小小的穴居空間給牠們一個非常私密的避風港,使狗狗的身理與心靈得到安定,也就是安全感。

當狗狗的身理與心靈得到安定,就不會焦慮、恐懼,在無憂無慮的環境中,也得到更多的安逸自在與幸福快樂。只要記得,狗狗是執著於意念的動物,當牠因為無法達到慾望、對現況不滿,都會使牠心靈受挫、焦慮,且產生壓力,為了發洩壓力與情緒,只好以啃咬、破壞或哀號吠叫來達成目的與欲望。

擬人化的放任式管理正是一種開放慾望、讓其盡情放縱的做地盤(亂排便)、搞破壞的源頭。當主人想糾正時,早已為時已晚,因為關籠就成了處罰,狗狗為了解脫,只好更盡情的吠叫,主人頭痛,只好完成牠的心願,讓牠繼續出來搗蛋。如此的循環,狗狗只會更變本加厲,年紀愈大,個性愈固執,愈難矯正。

狗狗有壓力時的行為註解:

咧開嘴、吐舌頭,呵氣或喘息、舔嘴唇、打哈欠、搖尾巴,甚至食慾不振。
以上這些在擬人化的主人眼裡認為是狗狗正在開心的微笑。事實上是壓力的徵兆。

較嚴重的還有:

亂抓、破壞、啃咬,甚至自殘;失禁、異常的隨處大小便;激動的哀鳴、狼嚎與吠叫;以上行為都是因為焦慮、痛苦而爆發宣洩壓力的行為,當然也成了主人最大的困擾。盡早建立狗狗的獨處模式,讓牠習慣獨立。

至於如何建立狗狗的獨處模式,在平常生活中,除了加強服從訓練外,再以圍片、柵欄或籠子來管理狗狗,使狗狗有一個真正安定身心的窩,此舉也可以輔助狗狗獨處訓練喔!

您可能也喜歡這些文章

如何防止貓咪打架?

Lavia Hung 2017-03-17

如果你正在為愛貓的攻擊行為煩惱,建議可以用日記的方式詳細記錄貓咪的攻擊舉動究竟是「何時」、「何地」、「為何」發生的,推測愛貓展開攻擊的原因,對症下藥。

狗狗吃草是為了幫助消化

犬隻胃裡吃進了不消化的東西,例如誤食石頭、骨頭,或者其他硬物,此時狗狗就會吃草,草可以使不消化的東西吐出來。

比如說狗狗吃草尖證明你給牠的食物單一,給的肉類太多了些。若狗狗吃草根,從根部吃啃,證明犬吃的不舒服,不消化,像是吃了骨頭,骨頭就會磨擦胃壁,吃下整根的草,就能靠胃壁的蠕動把骨頭包起來,排出體外。

為什麼狗狗會護食

為什麼狗狗會護食?為什麼牠吃飯時不准其他人或動物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