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談談擬人化與壓力的行為註解

人類是有思想的動物,喜愛追求慾望,對於居住,喜歡大房子的空間。當然對自己的寵物也會如此認為牠們應該跟人一樣,這便是擬人化。

但是這種擬人化的「結果」恐怕不會是我們所想要的。

因為跨物種與天性的不同,造成牠心性不安、焦慮,所以會有常態的啃咬、破壞與吠叫來宣洩壓力。

狗狗是穴居的動物,有其領域性,因此具有防禦心,會防禦外來者接近。原始的狗在本能上會挖洞築窩,這個窩只容的下自己而已,如果空間再大,就有可能被侵略。反而小小的穴居空間給牠們一個非常私密的避風港,使狗狗的身理與心靈得到安定,也就是安全感。

當狗狗的身理與心靈得到安定,就不會焦慮、恐懼,在無憂無慮的環境中,也得到更多的安逸自在與幸福快樂。只要記得,狗狗是執著於意念的動物,當牠因為無法達到慾望、對現況不滿,都會使牠心靈受挫、焦慮,且產生壓力,為了發洩壓力與情緒,只好以啃咬、破壞或哀號吠叫來達成目的與欲望。

擬人化的放任式管理正是一種開放慾望、讓其盡情放縱的做地盤(亂排便)、搞破壞的源頭。當主人想糾正時,早已為時已晚,因為關籠就成了處罰,狗狗為了解脫,只好更盡情的吠叫,主人頭痛,只好完成牠的心願,讓牠繼續出來搗蛋。如此的循環,狗狗只會更變本加厲,年紀愈大,個性愈固執,愈難矯正。

狗狗有壓力時的行為註解:

咧開嘴、吐舌頭,呵氣或喘息、舔嘴唇、打哈欠、搖尾巴,甚至食慾不振。
以上這些在擬人化的主人眼裡認為是狗狗正在開心的微笑。事實上是壓力的徵兆。

較嚴重的還有:

亂抓、破壞、啃咬,甚至自殘;失禁、異常的隨處大小便;激動的哀鳴、狼嚎與吠叫;以上行為都是因為焦慮、痛苦而爆發宣洩壓力的行為,當然也成了主人最大的困擾。盡早建立狗狗的獨處模式,讓牠習慣獨立。

至於如何建立狗狗的獨處模式,在平常生活中,除了加強服從訓練外,再以圍片、柵欄或籠子來管理狗狗,使狗狗有一個真正安定身心的窩,此舉也可以輔助狗狗獨處訓練喔!

您可能也喜歡這些文章

狗與兔子相處之道

波可先生 2016-05-17

完全不同的物種狗與兔子
真的能和平相處嗎?

處罰的正確使用與重要性

因為狗狗亂咬破壞家具,而您捲起報紙打牠或嚇牠是一種「處罰」,但如果狗狗並沒有停止破壞的行為,反而激起了你對牠的注意,這就不符合「處罰」的定義。

如何讓貓咪進入外出提籠?

Lavia Hung 2017-03-17


在與貓咪展開的共同生活當中,有許多行動對貓而言是絕對必要的,例如:磨牙或梳毛等和維護身體有關的事項、前往動物醫院、留宿寵物旅館等等。而在履行這些行動的時候,也有不少器具或物品是需要貓咪去接觸並且適應的。否則貓咪只要碰到這些器具就驚慌失措地逃跑的話,飼主和貓咪雙方都會非常辛苦。
至於在這方面,學習理論中的古典制約及操作契約都一致強調飼主應該把「生活用具=心情愉悅的事物」這個觀念植入貓咪的腦袋中。因此食物或零食對於接受訓練的貓咪而言可說是不可或缺的,在此建議飼主預先準備一個能夠存放且迅速拿出獎勵的腰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