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貓生產後的異常現象





異常舉動

相對於有些母貓在生產後不需要任何教導就能展露出恰當的母性行為,也有一些母貓會出現一些令人難以置信的異常舉動。

具體如下:

放棄育兒

指的是母貓並未對幼貓採取適當保育行為的現象。

具體來說也就是母貓沒有做出如:舔舐幼貓、哺乳、促進幼貓的排泄、環抱幼貓避免失溫、將迷路的幼貓帶回等有關的母性行為這件事。在新生兒的致死因素當中就有8~19%是因為母貓放棄育兒從而導致幼貓死於體溫過低或營養不足。

放棄育兒的原因眾說紛紜,其中包括壓力、母貓在社會化期間缺乏與其他貓的接觸、沒有看過其他貓的生產情況、對人類懷有過多的眷戀等等。如果真的不幸發生母貓對幼貓置之不理的情況,建議飼主予以介入,以確保幼貓的安危。


同類相殘

同類相殘也被稱為相食行為,意指母貓將剛出生的幼貓吃掉的舉動。

吃掉流產、死亡、或是受傷的胎兒在貓狗之中算是相當普遍的行為。不過也有除了上述因素以外的殺嬰現象產生。

例如:當母貓發現出生的孩子過多時,便會在第二次生產的時候吃掉自己的孩子,又或是一些沒有懷孕的母貓搶奪並吃掉他人的孩子等等。

一般認為同類相殘的原因很可能是來自於壓力、母貓的營養極端不足、將孩子誤認為獵物、或因荷爾蒙異常而導致攻擊性增加等等。


誘拐幼貓

指的是沒有孩子的母貓竊取他人孩子並撫養長大的現象。

這種可說是「誘拐幼貓」的事件就經常發生在一起共用巢穴的流浪貓群裡。

由於犯人主要都是懷孕後期或假性懷孕的貓咪,所以推測這很可能是因為體內荷爾蒙的變化造成了母貓的母性本能上昇所致。



身體狀況的異常

剛生產完的母貓不僅消耗了非常多的體力,在產後還會暫時性地出現食慾下降的症狀。

這個時期的母貓所需要的營養素是平常的兩倍左右,因此除了增加餵食份量,飼主還要特別留意母貓鈣質不足的情況。以下是母貓在產後可能會出現的病症:


產乳熱

母貓的子宮或陰道內壁的黏膜在生產的過程中受到傷害,細菌由傷口入侵母體,造成母貓高燒不斷。這樣的症狀雖然在現階段被稱為「產褥熱」,但是過了一段時間之後還會惡化成敗血症、腹膜炎、子宮內膜炎等疾病。所以生產結束後,飼主應該盡可能地維持母貓外陰部的衛生整潔,並仔細留意陰部是否會流出任何分泌物。


子癇

「子癇」指的是分娩後所引起的癲癇症狀。

癲癇發作時,母貓會突然往旁邊倒下,手腳伸直,全身不停顫抖。

通常只會持續數秒鐘的時間,不過之後也有可能會重複性發作。

原因主要是因為懷孕和哺乳促使母貓體內的鈣質濃度底下而導致,建議飼主和獸醫進行商量,採取為母貓注射鈣液等治療措施。




您可能也喜歡這些文章

狗狗的教養

狗狗生下來後有許多行為是與天俱來的,但有些行為是靠後天訓練養成的,例如從狗狗離乳開始,隨著牙齒的增生,多數的狗狗會喜歡咬人或是看到東西就咬,遇到這種情形時主人應當下給予制止,因為這行為不對所以我們要管牠,但是有些飼主非但沒制止還把首給狗狗咬,曾經聽過一位飼主其女兒很愛和狗狗玩,而狗狗每次在她手上又咬又抓,還因此讓學校老師誤以為家暴。這種情形一但狗狗從小養成,不加制止長大後見人就咬。

你聽懂狗的語言嗎?

主人是否能了解狗狗所想要傳達給你的心情究竟是哪些狀況呢?

貓咪的學習及遊戲性攻擊行為

Lavia Hung 2017-03-17

這是當報酬和攻擊行為進行連結以後所產生的咬傷或抓傷。
例如:某人不厭其煩地拉扯貓咪的尾巴,卻在貓咪使出貓拳後停止了這樣的行為。貓咪便會認為攻擊對方能夠去除讓自己感到不愉快的事物,因而強化了「只要不爽就攻擊」的行為模式,甚至造成貓咪日後隨意攻擊任何想要撫摸自己的手。
這種「為了逃避厭惡的事物而引發某個特定動作」的現象叫作「迴避制約」,經常能在動物們的身上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