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能吃就是福?

狗狗從出生後吸食母奶開始,一直到斷奶學吃飼料,此時一隻狗的食慾好壞大概這輩子都固定了。

一些從出生後既長的比同胎犬大的狗,其開始學吃飼料總是比別隻狗來的快且吃的多,而這種狗又可區分兩種,一種是吃的又快又猛,可是一旦牠吃飽了,就打死不吃。另外一種是不論你倒多少飼料,牠一律吃光型的,完全不知道飽。

或許是中國人傳統的觀念吧!正所謂【三告下朱郎吧!!】所以許多飼主看到自己的愛犬食量超好,便不自覺得把飼料量猛加,希望牠快快長大,或是狗狗平常只是餵飼料,再添加副食品後,狗狗特別愛吃,而下一餐,便把副食品,大量添加,但是卻往往得到反效果,造成狗狗腸胃不適,真是愛之深,害更深!!

其實飼主在餵狗狗時,食量的增加應該是慢慢增加的,且要注意狗狗的排便情形,來確保飼料量是否過多?而副食品的添加,也應酌量,初次餵食應極少量,觀察狗狗排便情形在遞增,如果是每天添加品,其實少量即可。

一隻狗狗的吃與不吃,總是讓飼主牽掛,如何【酌量】值得每一位飼主您的用心!!

您可能也喜歡這些文章

如何培養一隻親人的貓

Lavia Hung 2017-03-22

社會化期間人類的影響在塑造貓咪的親人個性方面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1984年,Karsh分別對不同週齡的幼貓進行用手碰觸貓咪身體的「手部連結」訓練,並對其結果進行比對。具體的實驗對象包括出生1週齡、3週齡、及7週齡的幼貓,研究人員另外還準備了完全沒有接受過手部連結訓練的幼貓作為比對的對象。最後發現,1週齡和3週齡的幼貓在長大後都非常地親人,相較之下7週齡和沒有接受過訓練的幼貓在對待人類的態度方面則表現得異常冷淡。基於Karsh的研究結果我們可以得出,出生後的2到7週齡是決定貓咪性格的社會化黃金期,而在

貓咪不當排泄的原因

Lavia Hung 2017-03-17

當飼主親眼目睹貓咪隨地大小便時難免會感情用事,但即使如此,飼主也不該對如廁失敗的貓咪怒斥責罵。因為這種富含情緒的叱罵語調只會讓貓咪認為飼主是對自己排尿的舉動感到生氣,而不知道其實是「排尿的地方」出了問題。結果反而會導致貓咪在飼主看不見的地方進行排尿,或忍著不上廁所,最後患有泌尿系統方面的疾病。

制止狗狗吠叫的15種辦法

多運動,咬骨頭,動動腦,弄點聲音,回應它,獎勵它,別理它,澆滅它的熱情,聲音警告,友善的訊息,帶進屋內,帶口罩,止吠項圈,改變戰術,聽狗狗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