籠內訓練對狗狗的重要性與訓練方法
許博松愛犬行為家教班
2016-03-22
您的狗狗會不會一進到籠子裡就拼命哀號呢?拼了命的哀號吠叫到你放牠出來為止?
很明顯的,這隻狗狗從未學習過籠內訓練。
是否學會籠內訓練後就不再有這種因為焦慮而吠叫的行為問題嗎?答案是~對的,狗狗不再因為不適應運輸籠而吠叫哀號。
許多擬人化觀念的飼主最容易忽略到籠內訓練的重要性,因為擬人化觀念,導致捨不得狗狗住籠子,卻忽略了狗狗其實真正需要的安全感。因為跨物種與天性的不同,造成牠心性不安、焦慮,所以會有常態的啃咬、破壞與吠叫來宣洩壓力。
在此再解釋一次,狗狗是穴居的動物,有其領域性,因此具有防禦心,會防禦外來者接近。原始的狗在本能上會挖洞築窩,這個窩只容的下自己而已,如果空間再大,就有可能被侵略。反而小小的穴居空間給牠們一個非常私密的避風港,使狗狗的身理與心靈得到安定,也就是安全感。
當狗狗的身理與心靈得到安定,就不會焦慮、恐懼,在無憂無慮的環境中,也得到更多的安逸自在與幸福快樂。
一開始就沒讓狗狗學習籠內訓練,日後萬一產生了行為問題,主人想糾正時,早已為時已晚,因為關籠就成了處罰,狗狗為了解脫,只好更盡情的吠叫,主人頭痛,只好完成牠的心願,讓牠繼續出來搗蛋。如此的循環,狗狗只會更變本加厲,年紀愈大,個性愈固執,愈難矯正。
至於如何建立狗狗的獨處模式,在平常生活中,除了加強服從訓練外,再以圍片、柵欄或籠子來管理狗狗,使狗狗有一個安定身心的窩,這樣對狗狗未來的訓練會更有幫助。
錯誤的方法:
對於一進籠內就開始吠叫的狗狗,大多數人的做法就是聽從狗狗的指令「放牠出來」或是大聲責罵,其實都是錯誤的方法,此做法只會助長牠在籠內更努力的吠叫,只要一吠叫就能出來、一吠叫就會受到關注,因此籠內吠叫行為更加劇烈。
那吠叫時,是否完全不理會牠呢?狗狗的吠叫或任何行為問題產生都會有原因,若平時不吠叫,卻在這時候吠叫,那就必須先了解牠是否有其他需求,如果狗狗只是單純不想待在籠內,那就必須做籠內訓練囉!
當狗狗在籠內持續吠叫時,也許會有停下來不叫了的時候,當下牠應該是叫累了,或是放棄了出來的念頭,但狗狗並沒有因此喜歡被關籠子。
在教育各位飼主前,必須讓大家知道,千萬不可以讓狗狗認為進狗籠是一種處罰,如此以來,牠才能安心的待在裡面。
很多飼主會在狗狗不聽話或吵鬧時,將牠關進狗籠裡。一旦讓狗狗覺得進狗籠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時,牠就不會想要進去了。
籠內訓練的正確方法:
1、在事前準備好的狗籠裡,放置狗狗喜愛的食物或玩具。
2、以牽繩引導狗狗到籠子前,配合手勢與下達(進去)的指令。
3、不可用手推牠,讓牠主動踏進籠子裡。
4、讓狗狗產生『進狗籠就會有好事發生(食物或玩具)』的想法,就漸漸不會排斥主動進狗籠了。
5、一直重複上述步驟,直到狗狗習慣之後再把籠子的門關上,此項訓練就算完成囉!
籠內訓練對狗狗在大眾交通運輸工具上的重要性:
運輸籠除了攜帶方便,也最舒服,更是乘坐交通工具所規定使用的籠子。
目前最多遇到的問題就是坐車、高鐵、坐船與上飛機了,沒做過籠內訓練的狗狗,無法安心的坐在車上或大眾交通工具裡,暈車、焦慮與安全上,就成了最大問題。也因為這些問題,所以狗狗常無法陪伴家人出遊,造成遺憾。
籠內訓練完成後,運輸籠將成為人們日後管理狗狗的好幫手,除了狗狗可以安心的將運輸籠當成平常睡覺的窩,在乘坐交通工具時,也可以因為在自己的窩裡而感到特別安心,不吵、不鬧、不暈車,出遠門也不再因為毛小孩而感到不方便了。
籠內訓練對狗狗在醫療方面的重要性:
當狗狗因為生病而住院時,吊著點滴、插著鼻管、打著鎮定劑或輸送著氧氣時,你的狗狗真的可以乖乖在醫院的籠內不吵鬧嗎?會不會因為沒做過籠內訓練,而在醫院的籠子裡焦躁不安,一直扯掉身上的插管或點滴,你與醫生也無奈,因此影響了救護的品質,也增加了死亡的機率。
因為沒做籠內訓練,分離焦慮的後果,不但影響了其他住院狗的安寧,也因為病犬過於激動而無法得到該有的治療效果。
籠內訓練的目的,最終是為了在特定的情況下保護愛犬、永遠以狗狗的健康為前提,而不是為了平常去限制牠、剝奪牠的自由。
當面對醫療重症時,除了醫護人員認真的照護外,飼主與狗狗的『人犬關係』也是一種問題。
如果飼主可以了解、認同籠內訓練的重要性,讓狗狗能獲得更好、更安心的休養環境,醫生將可以更有效率的協助狗狗恢復健康。
是否每隻狗狗都要做籠內訓練呢?千萬不要忽略了籠內訓練的必要性,籠內訓練的目的在於讓狗狗習慣在必要的時候能安心的待在籠內,而不是為了平常去限制牠、剝奪牠的自由。
很明顯的,這隻狗狗從未學習過籠內訓練。
是否學會籠內訓練後就不再有這種因為焦慮而吠叫的行為問題嗎?答案是~對的,狗狗不再因為不適應運輸籠而吠叫哀號。
許多擬人化觀念的飼主最容易忽略到籠內訓練的重要性,因為擬人化觀念,導致捨不得狗狗住籠子,卻忽略了狗狗其實真正需要的安全感。因為跨物種與天性的不同,造成牠心性不安、焦慮,所以會有常態的啃咬、破壞與吠叫來宣洩壓力。
在此再解釋一次,狗狗是穴居的動物,有其領域性,因此具有防禦心,會防禦外來者接近。原始的狗在本能上會挖洞築窩,這個窩只容的下自己而已,如果空間再大,就有可能被侵略。反而小小的穴居空間給牠們一個非常私密的避風港,使狗狗的身理與心靈得到安定,也就是安全感。
當狗狗的身理與心靈得到安定,就不會焦慮、恐懼,在無憂無慮的環境中,也得到更多的安逸自在與幸福快樂。
一開始就沒讓狗狗學習籠內訓練,日後萬一產生了行為問題,主人想糾正時,早已為時已晚,因為關籠就成了處罰,狗狗為了解脫,只好更盡情的吠叫,主人頭痛,只好完成牠的心願,讓牠繼續出來搗蛋。如此的循環,狗狗只會更變本加厲,年紀愈大,個性愈固執,愈難矯正。
至於如何建立狗狗的獨處模式,在平常生活中,除了加強服從訓練外,再以圍片、柵欄或籠子來管理狗狗,使狗狗有一個安定身心的窩,這樣對狗狗未來的訓練會更有幫助。
錯誤的方法:
對於一進籠內就開始吠叫的狗狗,大多數人的做法就是聽從狗狗的指令「放牠出來」或是大聲責罵,其實都是錯誤的方法,此做法只會助長牠在籠內更努力的吠叫,只要一吠叫就能出來、一吠叫就會受到關注,因此籠內吠叫行為更加劇烈。
那吠叫時,是否完全不理會牠呢?狗狗的吠叫或任何行為問題產生都會有原因,若平時不吠叫,卻在這時候吠叫,那就必須先了解牠是否有其他需求,如果狗狗只是單純不想待在籠內,那就必須做籠內訓練囉!
當狗狗在籠內持續吠叫時,也許會有停下來不叫了的時候,當下牠應該是叫累了,或是放棄了出來的念頭,但狗狗並沒有因此喜歡被關籠子。
在教育各位飼主前,必須讓大家知道,千萬不可以讓狗狗認為進狗籠是一種處罰,如此以來,牠才能安心的待在裡面。
很多飼主會在狗狗不聽話或吵鬧時,將牠關進狗籠裡。一旦讓狗狗覺得進狗籠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時,牠就不會想要進去了。
籠內訓練的正確方法:
1、在事前準備好的狗籠裡,放置狗狗喜愛的食物或玩具。
2、以牽繩引導狗狗到籠子前,配合手勢與下達(進去)的指令。
3、不可用手推牠,讓牠主動踏進籠子裡。
4、讓狗狗產生『進狗籠就會有好事發生(食物或玩具)』的想法,就漸漸不會排斥主動進狗籠了。
5、一直重複上述步驟,直到狗狗習慣之後再把籠子的門關上,此項訓練就算完成囉!
籠內訓練對狗狗在大眾交通運輸工具上的重要性:
運輸籠除了攜帶方便,也最舒服,更是乘坐交通工具所規定使用的籠子。
目前最多遇到的問題就是坐車、高鐵、坐船與上飛機了,沒做過籠內訓練的狗狗,無法安心的坐在車上或大眾交通工具裡,暈車、焦慮與安全上,就成了最大問題。也因為這些問題,所以狗狗常無法陪伴家人出遊,造成遺憾。
籠內訓練完成後,運輸籠將成為人們日後管理狗狗的好幫手,除了狗狗可以安心的將運輸籠當成平常睡覺的窩,在乘坐交通工具時,也可以因為在自己的窩裡而感到特別安心,不吵、不鬧、不暈車,出遠門也不再因為毛小孩而感到不方便了。
籠內訓練對狗狗在醫療方面的重要性:
當狗狗因為生病而住院時,吊著點滴、插著鼻管、打著鎮定劑或輸送著氧氣時,你的狗狗真的可以乖乖在醫院的籠內不吵鬧嗎?會不會因為沒做過籠內訓練,而在醫院的籠子裡焦躁不安,一直扯掉身上的插管或點滴,你與醫生也無奈,因此影響了救護的品質,也增加了死亡的機率。
因為沒做籠內訓練,分離焦慮的後果,不但影響了其他住院狗的安寧,也因為病犬過於激動而無法得到該有的治療效果。
籠內訓練的目的,最終是為了在特定的情況下保護愛犬、永遠以狗狗的健康為前提,而不是為了平常去限制牠、剝奪牠的自由。
當面對醫療重症時,除了醫護人員認真的照護外,飼主與狗狗的『人犬關係』也是一種問題。
如果飼主可以了解、認同籠內訓練的重要性,讓狗狗能獲得更好、更安心的休養環境,醫生將可以更有效率的協助狗狗恢復健康。
是否每隻狗狗都要做籠內訓練呢?千萬不要忽略了籠內訓練的必要性,籠內訓練的目的在於讓狗狗習慣在必要的時候能安心的待在籠內,而不是為了平常去限制牠、剝奪牠的自由。
您可能也喜歡這些文章
收養狗狗前的注意事項
Lavia Hung
2017-03-17
收養第一周的建議
狗狗需要秩序和領導,要讓牠知道必須聽主人的話。學會服從能讓狗狗更快適應新環境。
購買基本用品,如ID標籤、項圈和牽繩、食物和水的碗、飼料、玩具,以及簡易的美容工具。
狗狗到家後,可以限制牠的活動範圍,事先準備一個狗窩或適當的籠子能讓狗狗安穩的睡覺,不受外部干擾。
為了確保狗兒的健康,避免傳染疾病或寄生蟲,建議帶牠去給獸醫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