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辨毛孩的體重過重&肥胖?(犬貓適用)

疼愛毛孩的我們,總是想著如何讓牠生活更加優渥、開心,但有時會不小心讓我們寶貝的牠面臨嚴重的「肥胖問題」,進而影響健康。

有許多資料顯示,一般高於理想體重的15%以下稱之為「過重」;而超過理想體重15%以上就叫做「肥胖」了。但是犬貓品種繁多,實在很難去做一個很客觀的理想體重認定(因為大小體型亦不同);故您可以簡單作出以下較初步的判定。


簡易分辨 → 體重過重:

體重高於理想體重,簡稱體重過重

 肋骨:能摸的到但是被一層不厚的脂肪覆蓋
 尾巴:稍微變粗, 還是能摸出骨頭
 側面看:沒有腰線
 由上往下看:腰部稍粗



簡易分辨 → 肥胖:

體重比過重還重非常多,即肥胖要非常注意

 肋骨:被厚厚的脂肪覆蓋,摸不出肋骨
 尾巴:比本來粗許多,幾乎摸不出骨頭
 側面看:沒有腰線,腹部脂肪垂墜
 由上往下看:腰臀部明顯寬大
理想體重參考表
形成原因:
跟我們一樣,與飲食習慣與運動量有很大的關係,但隨著結紮與年紀增長,新陳代謝受到了影響,也是有可能會影響毛孩體重,抑或是生病也即有可能造成肥胖原因,因此我們不容小覷,必須先確認肥胖是從疾病而來還是純粹飲食問題。


肥胖易造成的疾病:

1. 糖尿病
2. 心臟疾病(心肌梗塞、狹心症)
3. 動脈硬化
4. 關節疾病(骨關節症、慢性關節炎),增加關節承受力
5. 肝功能障礙(脂肪肝、肝硬化)
6. 呼吸器官疾病(氣管狹窄)
7. 腎臟功能障礙
8. 副腎皮質機能亢進症
9. 甲狀腺機能衰退症
10. 腦部障礙(外傷、腦腫瘤或癡呆症)
11. 性腺機能不全
12. 若有受傷、傷口、骨折等,癒合也會較差、較慢
13. 體力下降、免疫力相對降低

您可能也喜歡這些文章

親和力與守規矩的培養

何謂親和訓練與培養? 所謂''親和'',即是飼主與狗狗之間彼此互相信任的關係。

怎麼看懂狗狗的行為語言

狗是群居動物,它們與人類有相似的社交結構和內在動力。如果幼犬在出生後第3周至第12周這一敏感階段習慣了跟人在一起,那麼它們就很容易把主人一家當作是它們一群的。

如何讓貓咪進入外出提籠?

Lavia Hung 2017-03-17


在與貓咪展開的共同生活當中,有許多行動對貓而言是絕對必要的,例如:磨牙或梳毛等和維護身體有關的事項、前往動物醫院、留宿寵物旅館等等。而在履行這些行動的時候,也有不少器具或物品是需要貓咪去接觸並且適應的。否則貓咪只要碰到這些器具就驚慌失措地逃跑的話,飼主和貓咪雙方都會非常辛苦。
至於在這方面,學習理論中的古典制約及操作契約都一致強調飼主應該把「生活用具=心情愉悅的事物」這個觀念植入貓咪的腦袋中。因此食物或零食對於接受訓練的貓咪而言可說是不可或缺的,在此建議飼主預先準備一個能夠存放且迅速拿出獎勵的腰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