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出乖小鳥
Lavia Hung
2016-05-16
鳥也可以成為很棒的寵物,但在把未來的寵物帶回家之前,先好好的認識牠們吧!『踏出正確的第一步』
首先,鳥與牠的野生祖先其實只有經歷數代的演化,所以牠的表現還是會殘留著祖先的痕跡,我們應該尊重牠,給牠自由發展身心靈的空間。
除了提供食物、飲水還有棲息處外,飼主也應該保護牠免於恐懼、壓力以及疾病,並且提供牠機會,表現正常的行為,像是社交、咀嚼、喫咬、覓食、攀爬和飛翔,畢竟,牠還是一隻鳥啊!
大部分的鳥類都相當注重社交,也習慣群體活動,如同人類一般,團隊中會出現領袖,決定團隊該做什麼,以及對團隊而言什麼才是最好的方向。產生領導者是基於能力與尊重,而非獨裁和暴力。這也代表了,在訓練你的鳥的過程中,務必以良好地態度給予牠們明確、清楚、一致的指示,把牠帶回家的那刻起,就讓牠知道什麼才
是良好行為的模樣。
『鸚鵡』
被人們選作寵物的鳥,最常見的大概非鸚鵡莫屬了,鸚鵡聰明、活潑還很長壽,牠們的行為是基因與物理構造交互作用後的複雜呈現,也深深受到過去經驗與今日環境的影響。將你的鸚鵡打造成一隻完美的寵物並不困難,在鸚鵡學步的少年時期(尤其是在鳥巢的那段時光),若得到充足的食物與完善的照顧,牠們便能表現出相當強的學習能力,此時是訓練鸚鵡的最佳時機。
缺乏訓練、環境不良都是造成行為問題的主因,以下是獸醫最常遇見的問題:
1. 戒不掉嬰兒時期的行為,像是乞食或是過度依賴旁人的注意和關懷。
2. 過度發聲或尖叫。
3. 對其他的鳥或人類有攻擊性。
4. 拔自己的羽毛、自殘。
5. 繁殖問題。
上述困擾大多可以透過適當的訓練和照顧,進而得到改善,必要時應該求助專業獸醫,早日改善症狀。
『訓練你的鳥』
訓練鳥兒最好的方法不外乎—用另外一隻鳥作示範,以及用零食作為獎賞來吸引牠們的注意。這套方法清楚的告訴牠正確的行為,增強飼主與寵物間情感連結,遠勝過於使用負面情緒(憤怒)、肢體語言(打罵),來懲罰鳥兒的「厭惡技巧」。
『籠子與個人空間』在牠黃昏到黎明的睡眠時間中,你的鳥需要一個不被屋內燈光打擾的空間,確保一夜好眠。鳥籠是提供鳥類空間的安全天堂,有很多優點:
1. 防止鳥兒在探索環境時所產生的破壞。
2. 當你無暇監視牠,或當牠在睡覺時,提供牠一個安全的空間。
3. 讓鳥兒可以成為家庭一份子,取代以往豢養在戶外鳥舍的方式。
4. 對鳥籠不陌生後,日後若遇需要住院或登機等場合都將變得更容易。
『規律的日常』
大部分的鳥類都依賴規律生活,可以從定時餵食牠們做起,最好的方法就是當牠在進食的時候,飼主可以適時在周遭出現。
偶爾在飼料碗中放置小點心,和牠多增加一些互動,鞏固你們之間的信任感,同時降低牠對食物的戒心。日常規律從飲食做起,更要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像是頻繁的互動與定時睡眠。
面對同類與人類不再帶有懼怕感,真心的接納,才是一隻受過良好社會化的鳥,在牠少年時期,多帶牠嘗試各種沒有危險性的體驗,也能幫助牠瞭解,許多不同的刺激其實都是正常生活的一部分,訓練鳥兒不再輕易受外界干擾。
如果你還想問更多有關於鳥類的教養意見,向專業獸醫或是動物行為專家諮詢吧!
您可能也喜歡這些文章
貓咪的結紮
Lavia Hung
2017-03-27
如果飼主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經濟能力來扶養新出生的幼貓,那就只好想辦法避免貓咪的意外懷孕。幫母貓結紮具體來說指的是透過手術摘除掉卵巢和子宮的過程。雖然有人會認為擅自剝奪貓咪的生育能力侵犯了動物的權利,但大家也不能夠忽略意外出生的幼貓經常都會被飼主丟棄,導致每年都有上萬隻貓咪被安樂死的殘酷現實,因此無論如何都希望大家三思而後行。
貓咪的學習及遊戲性攻擊行為
Lavia Hung
2017-03-17
這是當報酬和攻擊行為進行連結以後所產生的咬傷或抓傷。
例如:某人不厭其煩地拉扯貓咪的尾巴,卻在貓咪使出貓拳後停止了這樣的行為。貓咪便會認為攻擊對方能夠去除讓自己感到不愉快的事物,因而強化了「只要不爽就攻擊」的行為模式,甚至造成貓咪日後隨意攻擊任何想要撫摸自己的手。
這種「為了逃避厭惡的事物而引發某個特定動作」的現象叫作「迴避制約」,經常能在動物們的身上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