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隻有哪些常見的腸道內寄生蟲?

犬隻常見的腸道內寄生蟲包括:

蛔蟲-

經口及胎盤傳染,任何年齡之犬隻皆具感受性,特別對幼犬的危害甚巨。寄生於犬隻腸道、汲取養份甚至可能造成腸道阻塞。感染後會造成下痢、衰弱、皮毛蓬鬆無光澤、腹圍脹大、營養不良等,嚴重者甚至造成肝肺受損。

鉤蟲-

經口、皮膚及胎盤傳染,鉤著固定於犬隻腸壁吸血並不斷移除部份腸道組織,因此導致失血及炎症反應,嚴重感染會造成貧血,消瘦,甚至死亡。

鞭蟲-

經口傳染。寄生於犬隻的盲腸及結腸。幼犬感染呈發育不良、貧血;嚴重感染時會出現頑固下痢、血便、盲腸炎和結腸炎。

絛蟲-

經由跳蚤傳播。大量絛蟲感染時會引起營養不良、消瘦、蟲體阻塞腸道造成胃腸道疾病。常見犬隻肛門奇癢而摩擦地面前進。

球蟲-

為原蟲的一種,幼犬在環境衛生不良的地方很容易經口感染,如球蟲在正常數量下,少數的球蟲是不會引起發病的,但幼犬發病較嚴重,常常引起出血性腸炎及血樣下痢。

其中蛔蟲和鉤蟲可能經口攝入土壤中的蟲卵或仔蟲、污染之毛髮或糞便,或仔蟲穿透皮膚而感染人類(小孩和免疫系統缺損的病患的感受性特別高)。人類感染這些寄生蟲後臨床呈現的症狀差異甚巨,病患僅呈不顯性感染或略為不適,但也可能嚴重危害健康,甚至因仔蟲移行症而造成胃痛、肺炎、皮膚瘍腫、盲眼等。

若病患本身具免疫功能缺陷,且未經適當治療者,則可能造成嚴重的併發症。


為降低人類感染風險,實施完善的衛生管理及定期為愛犬施行寄生蟲檢查及預防性驅蟲計劃是必要的。幼犬應於2、4、6及8週齡分別施行驅蟲治療,所有哺乳期的母畜亦皆需接受治療。

必要的情況下,建議向獸醫師咨詢,為愛犬投予廣效性驅蟲藥物以治療鞭蟲和絛蟲。如此一來,即可確保您的愛犬和家人同時受到完整保護。

您可能也喜歡這些文章

貓咪的標記行為

Lavia Hung 2017-03-17

標記行為不是以清空膀胱為目的,是貓咪為了向對手宣示自我存在而做出舉動。與一般的排尿姿勢不同,進行噴尿標記的貓咪會高舉尾巴,接著往後方噴灑似的將尿液排出。依據排尿的目的和狀況又可將貓咪的標記行為分為「噴尿行為」和「尿液標記行為」兩種。

貓咪的獵食和轉嫁性攻擊行為

Lavia Hung 2017-03-17

獵食性攻擊行為
指的是貓咪在看到眼前的獵物以後條件反射做出的本能攻擊,最大的特徵是攻擊行為中並不含有任何的憤怒情緒。在獵食性攻擊裡我們也能看到許多如:消除足音靠近獵物、壓低身體姿勢、尾巴小幅度晃動、突然飛撲等出現在狩獵時的行為特徵。
誘發本能行為的誘因稱為「記號刺激(releaser)」。而激發出貓咪狩獵慾望的記號刺激則包括了視野中快速移動的物體、高亢的叫聲、小動物移動的薩薩聲、身體與頭部之間的脖子處等等,所以才會有類似「公貓弒子」的奇怪現象產生。這便是因為剛出生的幼貓恰巧符合了上述多種記號刺激,導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