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個貓咪口腔疾病的徵兆


牙齦疾病 (也稱為牙齦炎),是一種會隨著時間惡化的慢性炎症,起因為牙菌斑在牙齒和牙齦之間累積而讓牙齒慢慢受損。

隨著時間推移,這種疾病會損害牙齒的根部和骨骼,引起疼痛及感染而導致牙齒脫落。

飼主需要勤於預防和警惕以下跡象發生:

- 口臭

- 牙齦紅腫

- 出血(從口或鼻)

- 流口水

- 進食困難

- 只從嘴部一端進食或者在口腔周圍移動食物

- 食慾不振

- 面部輕度浮腫

- 懶散或缺牙

- 看起來蓬頭垢面沒精神



預防牙齦疾病
 
做好牙齒保健是預防牙齦疾病的唯一途徑。

這代表寵物需要每年兩次的洗牙、X光檢查,甚至有需要的話必須切除病變的牙齒。X光是牙科護理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牙齒表面的問題可能只是冰山一角,使用X光檢查能夠看到更深處的問題。


貓的牙齦疾病治療方案
 
在遇到像是口腔炎這種較為嚴重的情況時,獸醫可能會要求拔光貓咪的所有牙齒。這聽起來很糟糕,但它確實是個有用的方法。

其實貓咪主要是使用舌頭,並不太依靠自己的牙齒,所以牠們還是可以正常進食,並不會有太大的困擾。
 
如果口腔內的細菌是問題來源,獸醫可能會建議添加一些抗生素到貓咪的飲用水之中,抗菌漱口水或牙齦局部抗生素也是不錯的選擇。 

寵物主人也可以親手幫助貓咪保持口腔清潔,雖然貓咪可能會不太高興,不過幫牠刷刷牙是可以改善口腔衛生的。
 
獸醫會選擇取決於貓咪的情況而做出正確的判斷,只要照著指示做就可以了!

您可能也喜歡這些文章

如何培養一隻親人的貓

Lavia Hung 2017-03-22

社會化期間人類的影響在塑造貓咪的親人個性方面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1984年,Karsh分別對不同週齡的幼貓進行用手碰觸貓咪身體的「手部連結」訓練,並對其結果進行比對。具體的實驗對象包括出生1週齡、3週齡、及7週齡的幼貓,研究人員另外還準備了完全沒有接受過手部連結訓練的幼貓作為比對的對象。最後發現,1週齡和3週齡的幼貓在長大後都非常地親人,相較之下7週齡和沒有接受過訓練的幼貓在對待人類的態度方面則表現得異常冷淡。基於Karsh的研究結果我們可以得出,出生後的2到7週齡是決定貓咪性格的社會化黃金期,而在

貓咪的排泄行為及有關疾病

Lavia Hung 2016-08-17

貓咪的排泄行為及有關疾病

狗狗吃草是為了幫助消化

犬隻胃裡吃進了不消化的東西,例如誤食石頭、骨頭,或者其他硬物,此時狗狗就會吃草,草可以使不消化的東西吐出來。

比如說狗狗吃草尖證明你給牠的食物單一,給的肉類太多了些。若狗狗吃草根,從根部吃啃,證明犬吃的不舒服,不消化,像是吃了骨頭,骨頭就會磨擦胃壁,吃下整根的草,就能靠胃壁的蠕動把骨頭包起來,排出體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