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魚迷思大破解

很多人都應該會覺得養魚相較於養貓養狗,比起來應該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吧!但是養魚並不是只要魚缸、水、跟食物就可以養得好的,以下是一些常見的錯誤迷思,一起來看看吧!

1.魚兒的需求不簡單!
想要讓魚健健康康的,不是只需要給水跟食物這樣而已喔!還需要注意水中溶氧量與其他微量元素等等的問題,想要養好魚也是需要用心去探討各種的問題,並且仔細研究對應的解決方案。

2.大家都說新手最好上手的魚種是孔雀魚?!
就算是孔雀魚也是需要在魚種、水質、飼養空間與飼料的種類等等方面上用心,才能養出美麗又健康的魚!

3.魚缸並不是越大越好!數大也不一定就美!
針對魚種的需要與生活習慣,配置最適當的魚缸大小,才能更貼切魚兒的需求!在魚缸的選擇上,也要避免選擇圓形的魚缸,因為這樣的圓形的形狀不只在市面上會很難找到相符合的器具,長期下來可能會造成魚兒視力的損傷。另外每個魚缸可容納的魚數量有限,如果密度過高,很容易會因為缺氧而造成死亡,也有可能因為魚種食物鏈的位置不同而造成互食的狀況。

4.適合自己與魚兒的換水頻率:
無論是天天、三天、五天,還是一次換一半甚至只留三分之一,只要魚兒都能健健康康的,對他們來說就是可以接受的好頻率!

5.切忌病急亂投醫:
有魚兒生病建議須隔離處置,避免全缸一同投藥治療而嚴重破壞水質平衡,反倒影響了其他健康的魚。

您可能也喜歡這些文章

體罰狗狗無助於溝通挫折

不自覺體罰狗狗?還是只為了發洩你無法與牠溝通的挫折感呢?

寵物與生命教育

"保護動物"的目標是"發揚人類的愛",而非建立動物的特權! 因為保護動物的落實,是靠"愛",而不能單靠"動物保護法"!

犬隻牙齦腫痛

Lavia Hung 2017-03-20

牙齦炎是牙齦的可逆發炎反應,被認為是牙周病的前兆。早期階段會出現一些牙菌斑以及輕微發紅的現象,但牙齦的表面還是平滑的。牙齦溝或牙周囊袋是牙齒和牙齦內壁之間的狹窄空間,囊袋間的細菌累積會釋放毒素破壞牙齦,導致狀況惡化。牙齦炎後期會有牙菌斑、牙結石和中度至重度的牙齦紅腫現象,以及牙齦表面會呈現不規則狀,牙結石是磷酸鈣和碳酸鹽與有機物的混合物;而牙菌斑是24小時內在乾淨牙齒表面由食物殘渣、細菌、死皮細胞加上黏膜所形成的集合物,會造成牙齦血管發炎、腫脹和膠原蛋白的流失。